核心提示:枇杷,秋日養(yǎng)蕾,冬季開花,春來結(jié)子,夏初成熟,承四時之雨露,為果中獨備四時之氣者,被譽為“果中之皇”。除果實外,枇杷葉及枇杷核也是常用的中藥材,枇杷葉具有清肺胃熱、降氣化痰的功能,用于肺熱干咳、胃痛、流鼻血、胃熱嘔穢等;
枇杷,秋日養(yǎng)蕾,冬季開花,春來結(jié)子,夏初成熟,承四時之雨露,為果中獨備四時之氣者,被譽為“果中之皇”。除果實外,枇杷葉及枇杷核也是常用的中藥材,枇杷葉具有清肺胃熱、降氣化痰的功能,用于肺熱干咳、胃痛、流鼻血、胃熱嘔穢等;枇杷核則用于治療疝氣、消除水腫等。
枇杷葉,為薔薇科植物枇杷的葉,以葉大、灰綠色者為佳。中醫(yī)認(rèn)為,枇杷葉性味苦、平,入肺、胃經(jīng),有化痰止咳和胃降逆之功。枇杷葉性平而偏涼,故能下氣止咳、清肺化痰,又能清胃熱而止嘔逆,對咳嗽痰稠、胃熱嘔吐、呃逆等甚效?!侗静菥V目》言其“和胃降氣,清熱解暑毒,療腳氣”。《本草再新》言其“清肺氣,降肺火,止咳化痰,止吐血嗆血,治肺痿熱毒”。《新修本草》言其“主咳逆不下食”。 現(xiàn)介紹幾則枇杷膏療方,可止咳祛痰、養(yǎng)陰潤肺,對秋燥癥有很好的治療效果。
潤肺膏
南沙參、麥門冬、天門冬、花粉、枇杷葉、杏仁、核桃仁、冰糖各50g,川貝120g,橘餅250g,蜂蜜適量。將上述諸藥擇凈,同入鍋中,加清水適量,浸泡片刻,水煎取汁,共煎3次,3液合并,文火濃縮后,加冰糖、蜂蜜適量,制成膏劑即成。潤肺膏養(yǎng)陰潤肺、止咳化痰,主要適用于慢支干咳痰少、胸中隱痛、納差乏力、氣短等病癥。
用法:每日2次,每次20mL,溫開水沖飲,或調(diào)入稀粥中服食。
羅漢果止咳膏
羅漢果46g,枇杷葉176g,桑白皮12g,白前18g,百部30g,桔梗12g,薄荷油0.2g,蔗糖400g。將諸藥擇凈,研細(xì),水煎3次,3液合并,文火濃縮,加入薄荷油、蔗糖煮沸收膏即成。羅漢果止咳膏祛痰止咳,主要適用于感冒咳嗽及支氣管炎。
用法:口服,每次10~15mL,每日3次。
蜜煉枇杷葉膏
枇杷葉63g,干蘆根31g,桔梗21g,甘草浸膏4g,紫苑21g,鹽酸麻黃堿0.3g,陳皮21g,杏仁水45mL。將諸藥擇凈,研細(xì),水煎3次,3液合并,文火濃縮,加入甘草浸膏、鹽酸麻黃堿、杏仁水、飴糖、蔗糖文火收膏即成。蜜煉枇杷葉膏清宣肺氣、化痰鎮(zhèn)咳,主要適用于風(fēng)熱感冒、咳嗽及氣喘。
用法:口服,每次15~20g,每日3~5次。
川貝清肺膏
枇杷葉250g,苦杏仁50g,川貝母5g,麥冬50g,地黃50g,甘草50g,桔梗30g,薄荷15g。將諸藥擇凈,研細(xì),水煎3次,3液合并,文火濃縮,加入蔗糖適量煮沸收膏即成。川貝清肺膏清肺潤燥、止咳化痰,主要適用于風(fēng)熱感冒引起的燥咳、咽干及咽痛。
用法:口服,每次15~30mL,每日3次,小兒酌減。
枇杷葉膏
枇杷葉適量。取枇杷葉,加水煎煮3次,合并煎液,濾過,濾液濃縮,每100g清膏加煉蜜200g或蔗糖200g,加熱溶化,混勻,濃縮即得。枇杷葉膏清肺潤燥、止咳化痰,主要適用于肺熱燥咳、痰少咽干等。
用法:口服,每次9~15g,每日2次。
復(fù)方枇杷葉膏
枇杷葉100g,車前草75g,百部15g,苦杏仁15g,桔梗15g,麻黃15g,浙貝母15g,甘草15g。將諸藥擇凈,研細(xì),水煎3次,3液合并,文火濃縮,加入飴糖適量煮沸收膏即成。復(fù)方枇杷葉膏清肺、止咳化痰,主要適用于風(fēng)熱咳嗽、咽喉干燥、咯痰不爽。
用法:口服,一次 9~15g,每日3 次。
川貝枇杷露
川貝母5g,枇杷葉131g,百部23g,前胡14g,桔梗9g,桑白皮9g。將諸藥擇凈,研細(xì),水煎3次,3液合并,文火濃縮,加入薄荷腦、蔗糖適量煮沸收膏即成。川貝枇杷露止嗽祛痰,主要適用于風(fēng)熱咳嗽、痰多上氣或燥咳。
用法:口服,每次15mL,每日3次,小兒減半。
責(zé)任編輯:醫(yī)藥零距離